Friday, November 30, 2018

《诗篇》

《诗篇》流露的情感是这么的多姿多彩,它的格式自然也变化多端,各有其心境与风味。

其中有宣召诗,呼召听众同来赞美上帝,邀请我们“向耶和华歌唱”。这种诗歌常用于敬拜前的宣召。诗的内容告诉我们为何要赞美上帝:赞美上帝的创造,上帝在历史上大能的作为,上帝赐给敬拜者的好处。这种诗歌通常以欢呼结束,在上帝面前有着不可言喻的喜乐。

第二种是感恩诗。开始也是赞美,然后回顾过去一段悲痛之情(受伤的情感或已痊愈,或正在医治中)。这些诗有属个人的,也有整体的。结语通常是“耶和华垂听了我”、“将我从祸坑中救出来”,或其他类似的话。诗末所表达的是一种胜过痛苦忧伤的喜乐。

第三种是向上帝求救的哀歌,为数不少。诗人一开始就呼求上帝,将惶恐不安的问题一股脑儿地向上帝倾诉。然后他向上帝恳求具体的帮助,甚至还列出为何上帝应介入的原因。在确信上帝会垂听并应允后,诗人以许愿结束祷告;这许愿大部分是保证要更加感谢赞美上帝,更加热切地为他活。这类诗歌有些是私人性的(呼求疾病得治、沉冤得雪),有些是整体性的(求上帝保守国家免受敌人侵害或战败)。后者结束时,通常会再次申明上帝必如往常一样会保护他的百姓。总的来说,哀歌或乞求的诗歌约占《诗篇》三分之一以上。

第四种是信心的凯歌,虽然强敌当前,困难重重,似乎上帝不再眷顾,但敬拜者仍然信心坚固,他安息于上帝里面,全然信靠。这些诗歌虽有哀叹,但诗人内心的平安却使他胜过眼前的困境。

第五种是记念诗,缅怀上帝在过去(特别是出埃及时)所施行的大能。回顾建国之时所蒙的恩,诗人很自然地涌出赞美。这些诗歌记满了上帝大能的作为,并邀听者:要向他唱诗歌颂,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诗105:2) 叙述上帝的作为就是赞美他,因为这些诗具体说明上帝是怎样恩待他的百姓。《诗篇》136篇,每一节后面都有句赞美的话:“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第六种是朝圣诗,是以色列人庆祝特定宗教节日时所咏唱的诗歌。上帝吩咐摩西,以色列男人每年必须上圣殿三次: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这三次都是为欢庆上帝以往的美善和赐福。朝圣旅程的高潮之一就是惊见圣城的那一刻:“万军之耶和华啊,你的居所何等可爱!”(诗84:1)不论在旅途上或在圣城内,朝圣者都在唱赞美感恩的歌。

第七种是智慧诗,指点听者分辨愚昧邪恶与智慧敬虔之路。《诗篇》第1篇就开宗明义教导我们,要明智地活在上帝面前的重要功课: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这人便为有福。

- 侯士庭,《转化生命的友谊》, 遨游旧约(下)

Tuesday, November 20, 2018

Praying Hands

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祷告的手》,其背后蕴含着两个好朋友的故事。

据说1490年有两位新进的艺术家,他们是好朋友,其中一位是丢勒,另一位是耐斯坦。当时两人的生活相当穷困,为了成为艺术家,必须充分利用时间干活维生。然而工作的辛苦和忙碌,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训练。

面对困境的无奈,他俩抽签决定一人去谋生赚钱,支持另一人到艺术学校进修。丢勒中签,得以随名师习艺,耐斯坦只好更加辛苦地挑起养活两人的担子。

日后丢勒达成梦想,成为相当有名气的艺术家,这时他已有能力支持耐斯坦去进修学画。然而,令丢勒大为震惊的是,他发现耐斯坦在吃重的工作下已使双手扭曲变形。耐斯坦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了,他为了信守和朋友之间的约定,牺牲了自己的艺术前途。

有一天,丢勒看见耐斯坦合起双手,屈膝跪下祷告,扭曲的双手象征着爱的祭献给上帝,丢勒将眼前所看到那象征祷告意义的一幕,立刻画成素描。自此以后,那幅象征代祷意义的杰作,不断提醒我们:祷告与友谊彼此相属。然而,更美的是,听我们祷告的那位,他的双手也曾为我们被刺穿。

——侯士庭,《转化生命的友谊》,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