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0, 2019

三钟经(Angelus)的消失

用餐时间是很重要,但不敌工厂、办公室、商业和服务业、学校等等⋯⋯统一规划的工作时间,所有强制性的时间规划都是为了让群体和个人的生產效益能交乘成长,进而提升生產力。

欧洲人在十四世纪发明了机械式座鐘之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类生活史随之告终。第一个鐘摆式座鐘出现在1657年,之后1675年发明的螺旋弹簧更催生了个人携带式鐘表──两大技术革新的关键工匠非惠更斯家族(Huygens)莫属──一个完全社会化,不必然与大自然的时间推移自动產生连结的作息表,强势登场。到了十八世纪,拥有一座在当时象徵着创新技术的座鐘,与其说是财富的表徵,不如说是生活上的必需。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一切全都变了:慢慢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变得必须同步进行,一个人要想融入群体,就得知道现在几点鐘。

人类的日常生活作息逐渐与日升日落脱鉤(今日脱鉤的速度更形剧烈),同时也与宗教的作息背道而驰。以往,鐘楼的鐘声是在召唤上帝的子民祈祷,所谓的三钟经(Angelus),早、午、晚各一次,由是标示出了用餐的时刻,分别是第一次颂祷之前,和最后一次颂祷之后,确切的时间当然也因日出日落的时辰而有所变动。十九世纪,先是在欧洲的城市地区,然后慢慢普及各地,上班的起迄时间,和用餐的休息时间开始建立在一个比较属於人为制定,且近乎俗世的时间表上。套用历史学家杰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着名文章的篇名,商贾时间大胜教堂时间。

- Christian Grataloup,《百年早餐史:现代人最重要的晨间革命,
可可、咖啡与糖霜编织而成的芬芳记忆》,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